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用户投稿 11 0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宣传周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正值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为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杜绝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阻碍创新的不法行为,4月24日,振安区法院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联合市中级法院共同开展了宣传周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圈等一系列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专项活动。

01

普法进社区

干警们来到五龙背镇温泉社区,召开调研座谈会。会上,法院干警重点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贯彻落实,并就转发公众号内容、使用他人微信图片及AI生成作品版权问题等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法律释明,通过介绍相关案例,进一步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参与热情,营造渲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02

送法进企业

追随着春耕的脚步,振安区法院持续开展法官进企业送服务活动,干警们来到辖区内涉农企业辽宁中科北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座谈。干警们对企业进行法律帮助,先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后又结合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凝练的办案经验,围绕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品牌、商标、电商运营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03

法治进商圈

干警们走进欧尚广场商圈,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商圈的商铺及居民群众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您对知识产权了解有多少?”“您知道AI生成的内容也可能会造成侵权吗?”活动现场,干警们边拿着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边向群众详细介绍着在日常生活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会造成侵权的情况。“以前觉得知识产权离我的生活很远,没想到在网络上随便下载的一张图片都有可能会造成侵权,这次活动真让我受益匪浅。”面对群众的问题,干警们耐心细致地解答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有效提升了人们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意识。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下一步,振安区法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END

供稿丨宫 莹

编辑丨沈思彤

审核丨汪 洋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人文理念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思维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研究专家组组长刘伟。

北和科技 以法之名 护航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开 栏 语

2020年12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设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区?目前湾区文旅相关发展进行到什么程度?为此,南方都市报新文旅研究课题组推出“美好湾区”系列调研访谈,寻访对湾区文旅发展建设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探究湾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动力源,为讲好湾区建设故事打造宣传平台,亦为促进湾区文旅进一步发展,提供各种借鉴、建议和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专家组组长刘伟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当下中国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大平台,“人文湾区建设愿景是我们编制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所在,会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标杆。”

调研过程吸纳了很多好建议

两年前,受文化和旅游部的委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担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研究与编制任务。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及反复打磨,《规划》于2020年12月正式印发。作为《规划》的直接参与者,编制研究专家组组长刘伟透露,编制过程中研究人员遍访大湾区200多个项目,组织了100多场座谈。很多好的建议来自于港澳业界、各地政府部门的一些构思。比如,香港的旅游议会非常关注“一程多站”,期望“一程多站”能够顺畅推进,在内地的游径设计和游程安排中能够得到呼应。

调研过程中,研究编制专家组先梳理了200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潜在的风险等,然后对这200多个问题逐一排解。研究编制专家组从易到难,从文化到旅游,从区域协同到国际交流,从盛事之都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这样也就契合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到2035年的发展愿景,我们相信粤港澳三地凝聚力量,国家又给予充分的支持,人文湾区、休闲湾区的建设,一定能够积极稳妥地推进。”

未来人文资源将转化为旅游资源

刘伟认为,相较世界上已有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等“以经济为导向”的湾区,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是饱含“人文”的发展理念,包含了人的发展、环境的优化、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崛起这一过程的背后,是产业持续的转型升级。

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开通,高铁、地铁、城轨等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一小时生活圈”等日益突破了跨境的空间边界,在生产、生态、生活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三生融合”方面,粤港澳三地多个层面的优化令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前景越发清晰可期。刘伟分析,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入,人文资源将转化为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种转化在广东未来的发展中会越来越重要,这是“十四五”期间,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专访

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2017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把港澳与内地合作推上了更高的时代新起点。

南都:在粤港澳文旅发展中,您如何理解“国家所需,港澳所长,广东所能”?粤港澳三地,又该如何实现这一角色定位?

刘伟:“国家所需”,这里讲的人文湾区,是国家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建设成为一流的世界级湾区的愿景。之所以叫“人文湾区”,其实蕴含了一种超越。你会发现世界已有的三大湾区中,包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但它们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有金融、产业、文化的基础之外,我们提出的人文湾区,代表着21世纪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新观念,也是中国现代化观念实践表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就,会最终表现为人文湾区的建设成果,不光是经济发展了,还有人的发展、环境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充满着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现代化新的发展观的一种湾区建设的战略思维。

“港澳所长”,主要指的是港澳的国际化程度高以及具有很好的传播能力。

“广东所能”,结合广东资源与产业的优势,可以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世界级的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从这里感悟中国,读懂中国;这里也展示当下中国发展的模式,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的一个大平台,人文湾区发展愿景是我们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所在,也代表我们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杆。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导航仪”

在今年广东“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广东将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抓好标志性景区景点、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建设,开发红色文化、南粤古驿道、少数民族村寨等精品线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南都:广东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广东文旅的发展,如何契合大湾区文旅的规划?

刘伟: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既是响应国家的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湾区规划纲要落地推进的重要抓手,并且是“十四五”期间整个大湾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可以说它是一个导航仪,可以极大地促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它也会对整个大湾区的文化和旅游业的业态进行非常好的引领和促进。甚至,将来在大湾区的社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都会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然后让生活其中的居民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的社区氛围。

“文化+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亮点

经国务院正式批准,2014年12月3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南都:前海、横琴、南沙作为创新推动实验区,三地在推动文旅商合作与融合方面有哪些优势?

刘伟:这代表着未来湾区文旅发展会产生一些前沿性的示范效果。这三个自贸区有很充分的、良好的制度环境。比如说,横琴可以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南沙也有充分的自然资源和足够的空间发展文旅产业;前海可以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并且会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交易传播中心。

另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特色,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大湾区产业的一个重要优势。两者融合,会形成一个包括文化旅游、商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而自贸区营商环境会让这个生态环境得到一个更快速的发育成长。

广东发展的“核心发动机”

广州北和清远南将探索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近日正式印发。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将被打造成国家级生态型旅游经济先行探索区、国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及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试验区以及广清一体化文旅发展新平台。

南都:最近广清要联手打造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您怎么评价合作区?

刘伟:大湾区作为整个广东发展的核心发动机,它要对周边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带动作用,清远更是“近水楼台”。

从旅游资源上来看,清远非常丰富,广州又是一个巨大的客源地,目前轨道交通已经通到清远市区,未来会更加方便。

随着目前乡村游、休闲游、周末游、亲子游等业态的成熟,广清北部生态文旅合作区的前景广阔。大湾区建设休闲湾区不光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它更多还是体现为“人文湾区”,让大家更多感受、享受大湾区高质量的工作、休闲和生活,从更广大的空间来看,整个大湾区和周边的这些城市之间,都会逐步演进出“三生融合”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南都:很多省内非湾区的地市都提出了要“融湾”,比如说韶关就很明确提出要做“大湾区的后花园”,潮州、揭阳提出要“融湾”,您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对于非湾区的城市?

刘伟:这个挺好。广东省里这几年的重点工作是举全省之力建设大湾区,所以反过来大湾区也要为全省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各个地方很主动地融入湾区发展,这是一个积极投身全省重点工作的表现,也是反映了地方领导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布局。当然,各个地市融入湾区的整个路径、接口都是不一样的,要因地制宜。

横琴与澳门之间旅游互动想象空间很大

2019年3月,国务院批复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加快构建以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岛,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开放合作新体制,探索国际休闲旅游岛开发新模式,逐步将横琴建设成为面向未来、国际品质、生态优先、协同发展、智慧支撑的国际休闲旅游岛。

南都:横琴提出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三亚也建设国际旅游岛。二者有何差别?相比三亚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横琴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刘伟:横琴发展“国际休闲旅游岛”,它有独到的定位,比方说跟澳门的合作,在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横琴旅游的业态和业务的创新将会有一些新的高度。如横琴将来在跨境旅游签证政策,包括一些海上旅游的衔接等,这些特色安排与三亚的发展将会有诸多不同。当然,未来横琴与海南之间旅游互动可想象空间也很大。

“三生融合”在南沙非常有潜力

南沙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枢纽之一。近年来,南沙充分发挥门户枢纽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南都:广州市南沙区是整个大湾区的核心,也有综合保税区的优势,请问未来在生产、生活、生态这三生融合发展方面,你有什么样的建议给到南沙区?

刘伟:南沙的确是粤港澳三地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区域。粤港澳合作40年,可以说,未来五年到十年,在大湾区里面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板块就是南沙板块,“十四五”期间可能是南沙发展的一个春天。

对于南沙区来说,过去这40年都在不断地积累探索,它还预留了一块充分的空间资源,为“十四五”发展留下了很好的潜力。“三生融合”发展在南沙这个区域非常具有条件,它的生态环境也很好,区位空间也很好,到四大核心城市几乎都是在60公里半径内,属于粤港澳的核心区。

就“三生融合”而言,南沙可以有多个方面的突破,比如可以成为粤港澳青少年游学以及港澳青年的创业基地,虽然这个基地还没有迎来一个高峰。那么高峰什么时候会出现?一方面等待市场环境的成熟,另外也在于政府在规划基地的时候,要考虑到港澳青年更擅长做什么?他们需要做什么?其实港澳青年的文化创意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可以有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基础,南沙可以关注一下这个领域。

南沙本身的定位已有很多产业规划,包括物流、产业、科技等,都为“三生融合”打下基础。

南沙是800平方公里,面积足够大,它还可以培育成为数字产业的基地,包括芯片设计;还有可能成为未来整个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的低空飞行基地,成为旅游中转枢纽。

时间轴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明确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

◎2020年12月24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2021年3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推进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本次会议也是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后的首次实施推进会,旨在各方加强沟通,共同推进规划全面落实、有效落地,推动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出品:

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视频:南都记者 刘宝洋

相关问答

勾庄和萧山科技城,哪个发展前景更看好?_杭州-安居客房产问答

其实买房看前景是一个方面,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比如,萧山科技城的*优势明显。从理论前景来说,勾庄为北部新城,这里有一定的一二手价差,有中央公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