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运动品牌“卷起”科技竞争,我们的视野不只是国内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关于科技发布会,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产品发布会。
但如今,科技发布会的概念或许会有更多延伸——9月27日,中国运动品牌安踏首次举办了以发布创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大会,主题为“动创未来”。
有趣的是,近年来所有国产品牌在发布新产品时,着重描述的都是“科技”二字。正如安踏品牌副总裁兼CMO朱晨晔所说:“我们希望通过一年一届的创新科技大会成为未来运动产品行业里引领行业趋势、探讨最新科技应用的平台。”
当国产运动品牌开始用科技加持产品,他们会像3C数码一样,实现国货崛起吗?

运动品牌卷起来,像极了手机厂商
能量回归率86.8%、密度0.09g/cm³、耐久性提升30%......
这是“动创未来·安踏创新科技大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描述的是安踏全新推出的“氮科技”中底技术的材料特性。
事实上,中底技术已经是所有运动品牌斗法的核心课题,中底科技的军备竞赛,堪称运动装备中的“芯片战争”。
各个品牌都争先推出自己主打的中底材料。比如此次安踏推出的“氮科技”、阿迪成名已久的boost、李宁使用的䨻科技、匹克推出的“态极”中底等,都是在中底材料上下足功夫。
一方面,这是各家运动品牌科技投入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用户对运动品牌性能需求的一种倒逼。
“现在随便一双鞋,没个碳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双好鞋。”虽然这是网友的一句玩笑,却也透露出各家运动品牌的焦虑。
如果将时间推到三年前,碳板或许只有少数运动品牌的高端产品才会使用,毕竟相比普通的TPU材料,碳板的成本要高出许多。
而如今再看向市场,几乎每家运动品牌主打产品都有碳板的加持,并且碳板形状也从简单的长条形变成各种样式,甚至出现了立体剪裁的碳板。这些材料的使用,目的都是解决鞋子的抗扭性。
“其实有些鞋子根本不需要碳板,但是别人家用了你就必须用上,不然大家不买账。” 一位运动品牌的从事人员曾这样表示。
从碳板、到中底、再到鞋型配色,各家运动品牌都铆足了劲,想通过更新的科技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的运动品牌,颇有几分当初“手机大战”的影子——你用徕卡摄像头,我去找索尼合作;你有8000万像素,我整个1亿像素;你上50W快充,我升级到65W闪充......发布会上喊着“友商”,私下里却只有“竞对”。
对于如今的运动品牌,也同样如此——各家推出各类技术,甚至连起名都有弄出点生僻字来;产品推广也是软弹、缓震、反馈一连串词汇堆在一起,不行就给用户送一个科技样品,来证明自家产品确实有着“黑科技”。
在内卷这方面,如今的运动品牌像极了曾经的手机厂商。

科技竞争,不得不做的尝试
虽然各家运动品牌在争夺市场的道路上显得有些焦头烂额,但对于大众来说,确实有越来越多不错的国产品牌可以选择。
数据不会骗人——2010 年,中国运动行业的前三家品牌份额加起来仅为30%,到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过半。
而在2021年各家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国产品牌迸发出的活力:安踏6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至少55%;李宁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5%;特步经营利润增长不少于65%。
除此之外,鸿星尔克、贵人鸟等一些一度淡出消费者视野的国产品牌,也在不同情况下回归人们视野。
相比而言,阿迪耐克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去年,大中华区为阿迪达斯贡献了35%的收入,如今这一比例则降到19.8%;耐克稍好,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7%,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这一变化,让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中国品牌。美国体育商业媒体FOS甚至用“中国耐克(Nike of China)”形容安踏,似乎也在暗示后者已是耐克在中国直接竞争对手的身份。
这样的反差背后,国产品牌日益获得大众认可才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纵观近年来运动品牌的发展,科技元素始终是产品“能不能打”的核心。阿迪采用的boost科技,成为整个产品链中的核心;李宁推出䨻科技,推动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匹克利用“态极”科技,让产品回归大众视野。如今,安踏推出“氮科技”中底技术,再次为品牌加码科技属性......
这背后都源于大众观念的转变——不一味关注品牌,更看中产品科技。
根据贝恩咨询、京东数据以及安踏内部数据,运动人群在产品购买时,有60%的人会考虑产品功能、44%的人会考虑智能科技,二者在所有考虑因素中排在前列。
也就是说,谁的产品拥有更符合消费人群的科技属性,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话语权——科技含量对于当今的运动品牌,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乎于品牌生死。

NBA球星汤普森代言安踏。
国产品牌,用科技走向世界
十年前,类似“科技创新大会”的活动,基本都是由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主导。国产品牌没有意识,甚至认为这样的发布会没有意义。
一方面,国产品牌过往的发展历程,更多以生意为导向,更愿意投入在代言、店铺和广告营销上,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甚少;另一方面,起步较晚的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现实成果也捉襟见肘。
但当安踏以科技为主题召开发布会时,或许预示着,国产运动品牌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正如安踏品牌副总裁兼CMO朱晨晔所说:“我们希望通过一年一届的创新科技大会成为未来运动产品行业里引领行业趋势、探讨最新科技应用的平台。”
而科技的投入和产出,本身就存在一个周期性。比如安踏此次发布的“氮科技”,是孕育3年之久的产物。近5年(2016-2020),安踏集团整体研发投入在30亿元左右,研发成本占收益的百分比为2.5-2.9%。
虽然相比国际品牌7%的科研成本还有距离,但是考虑到国产品牌庞大的人群基数和迭代速度,追上和赶超国际一线品牌并非遥遥无期。
“我们2035年肯定能赶上、甚至超越国际一线品牌。”在安踏品牌鞋创新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蔡之本的眼中,制定了五年为一个单位的创新战略规划。
“我们现在还在第一阶段的前期。我们现在最大的目标是我们要利用中国自己的创新跟科技,跟我们整个产业行业一起,先做到在性能上跟国际品牌达到能够抗衡的程度。”
显然,国产品牌的目标不止是和国际品牌分庭抗礼,国产品牌的未来也不只是国内市场。
就如蔡之本所说,“总有一天,在运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国产品牌)能够代表我们国家,走向国际化,这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目标。”
责任编辑:腾飞
匹克态极再推新款,国产跑鞋频打“科技牌”能叫板Boost吗?
记者 | 罗盈盈
国产运动品牌继续在跑步细分市场加速。近日,匹克体育在其态极跑鞋系列中,再添一款名为TAICHI 1.0 PLUS“天择”的全新跑步产品。
与此同时,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表示,为了提升产品科技、设计和高性价比的定位,今年4月,匹克全球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在西安成立,该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匹克自称是全球首个拥有新材料科研团队的运动品牌。
此外,厦门125创新工场和美国创新研发设计中心亦在近期成立。目前,匹克拥有洛杉矶、北京、厦门、泉州等五个全球创新中心。
许志华早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运动品牌更趋向于科技和创新的竞争,匹克的研发投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虽然不算很高,但科技研发更为集中精准,主要投入在3D打印和自适应材料技术,希望带来高端不高价的产品。
态极系列是匹克研发投入的成果之一。2016年,匹克与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联合成立高分子弹性体研发小组,共同研发出“P4U+EVA”智能鞋材弹性体,并命名为匹克态极科技。
这一态极系列产品最早于2018年12月亮相,当时,匹克首款运用“态极”中底科技的跑鞋发布,线上首批限量的跑鞋在51秒内售罄,国内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科技跑鞋的需求可观。
匹克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匹克态极1.0系列跑鞋实现销量10万双,预计2019年态极产品将实现200万双销量,年产值约10亿元,成为该品牌最畅销的科技产品。
但匹克态极TAICHI1.0系列产品亮相初期,同样因设计和外观等方面而遭吐槽,消费者提及“抗扭转性不够强”、“鞋底不够耐磨”、“鞋口的袜套不够好”等问题。
匹克表示,新产品的设计逐步改进,尤其对鞋面和大底进行多处修改,提高鞋面的包裹性以及鞋底耐磨、抓地和支撑性能。据悉,态极1.0PLUS天择将于5月31日发售,价格为429元。

近年来,国内跑步热度未减。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赛事共计1581场,累计参赛人次583万。
在跑步热潮的带动下,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为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支出达746亿,相较前一年增长7%。
为此,本土运动品牌纷纷加码跑步细分领域。
2018年底,国产头号品牌安踏体育曾发布A-FLASHFOAM安踏虫洞科技跑鞋,被视为安踏跑步品类最重要的科技和产品。借助虫洞科技跑鞋面世,安踏宣布成立跑步事业部,全面进攻这一市场。
安踏跑步品类总监高哲祥早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跑步品类在安踏的生意占比和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跑步品类的定位是要做科技领头羊,作为率领安踏品牌专业运动领域的头牌。”
另一本土品牌特步,更早在战略上押注跑步领域,目前实施以跑步为主的战略。从2015年自主研发的动力巢科技X-Dynamic Foam诞生以来,这一缓震技术已经更新到第四代,该品牌每年赞助国内超过30场马拉松赛事。
今年3月,特步还宣布与美国鞋履公司Wolverine签订合资协议,获得国际知名跑鞋品牌Saucony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和分销权益,以此深耕跑步领域。
目前,跑鞋市场的竞争集中在城市功能性鞋款——即具备出色功能性的同时,还兼具时尚以用作日常搭配,满足消费者在运动和生活之间切换的需求。匹克的态极产品理念,正是打通休闲鞋和功能鞋边界。
作为国际两大巨头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跑鞋产品,在融合时尚与科技方面依然出色。虽然并非专门的跑步品牌,但凭借着强劲的全球影响力和营销能力,耐克和阿迪达斯成为中国跑者最熟知的品牌。
其中,阿迪达斯的Boost科技最具代表性,上市6年来热度未减,正在帮助德国品牌持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由此,Boost跑鞋频频成为国内外品牌对标和叫板的产品。
显然,对于匹克、安踏和特步等本土品牌而言,新科技研发投入使其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但要真正在跑步市场突围而出,品牌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对手依然很多。
相关问答
态极科技寿命怎么样?
匹克态极寿命2年左右。保养的好的话,可以穿两年的时间!匹克态极运动鞋质量有保障,运动鞋性价比较高。透气排汗的功能设计,有效低了战靴内部的温度。运动鞋针...
态极科技会越踩越硬吗?
会的因为匹克态极最终都会老化变硬的,我感觉我的闪现一还有态极拖鞋都没以前软了,材料缓震都是越踩越实。不仅匹克态极会变硬,此外耐克气垫还有阿迪boost也...
匹克的态极科技的由来?
匹克的态极科技是由匹克体育科技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和创新中不断探索和突破而来,通过对运动员的需求和体育科技的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匹克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独...
匹克态极用的什么科技?
匹克态极使用的主要科技是先进的运动技术和材料技术。在运动技术方面,匹克态极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以确保鞋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同时,匹克态极还使用了3D打印...
匹克态极科技怎么系鞋带?
匹克态极科技系鞋带的方法:1、鞋带预留地方不动,从最上方鞋孔从里向外穿过倒数第二个鞋孔。2、同边穿过倒数第三个鞋孔。3、穿过最下方的鞋孔。4、穿过另一半...
匹克态极材料怎么洗掉?
匹克态极材料洗掉方法:可以用专业的清洗套装清洗,也可用牙膏+洗衣液+热水,比例3:1:1,然后用牙刷刷鞋面,慢慢清洗。鞋面洗干净之后用清水冲干净,放置阴凉...
匹克态极跟361度q弹科技哪个更适合体育生?
应该是德尔惠了,价格稍高的是361,匹克,应该是德尔惠了,价格稍高的是361,匹克,
匹克态极红色小方块怎么用?
匹克态极红色小方块是态极小球,态极小球是个用户健身用的,态极是匹克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运动跑鞋,每购买一款态极系列跑鞋时,就赠送一个红色小球,这个红色小...
马拉松跑鞋名次前十名是什么?-ZOL问答
1.NikeVaporflyNEXT%:作为Vaporfly4%的迭代版,首发于2019年伦敦马拉松,迅速成为全球马拉松跑者的首选。其轻量、舒适、支撑和稳定的特性,使得它...
跑步用,推荐买阿迪的椰子还是匹克的太极?-ZOL问答
阿迪达斯和匹克都是知名的运动品牌,它们都有自己的跑鞋系列。阿迪达斯跑鞋以其创新技术和舒适度而闻名。他们采用先进的缓震系统、透气网布和抓地力强的橡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