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照母山 发现新赛道⑤大宽科技用数字化赋能基建项目——打造隧道建设数字“千里眼”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申晓佳

▲12月12日,大宽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分析项目数据。记者 张锦辉 摄
隧道里施工,现场是个啥情况,比如工人们是否都各就各位,机械运转情况如何,是否有安全隐患?
过去,对管理者而言,这些都是难题。如今,靠着一双数字“千里眼”,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多地的隧道工程中应用相关产品。
“千里眼”能干啥?为何能透视千里?近日,记者进行了打探。
物联网+数字化+工程经验,成就“千里眼”
六硐景区,位于贵州平塘县南部,山清水秀。景区附近,六硐隧道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现场的一举一动,千里之外的大宽科技都能掌握。
12月12日下午,在大宽科技的智慧大屏上,记者看到,六硐隧道左线有9人在作业,右线有2人在作业,现场还有一台运输车。除了数量,人、车的位置也在隧道“透视图”中一一显示。
“这里的数据和位置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业主单位能远程及时管理。”大宽科技总经理张军介绍,这个数字平台,就是前述“千里眼”。
为啥平台能“看穿”隧道内部?张军表示,这个平台叫做“基于‘AIoT+GIS+UWB’技术的隧道智能化管理平台及应用”,融合了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思维和工程经验。
物联网技术,负责把施工人员、设备、环境“互联”起来。在隧道洞口、二衬台车、掌子面等位置,大宽科技安置雷达、传感器、报警器等设备,实时采集隧道建设过程人员定位、环境监测、安全隐患、能耗指标等数据。
数字化,负责为工程安全“把关”。平台通过AI和边缘计算,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自动调控能耗,自动安全预警,保障隧道施工更低碳且高效。目前,该平台已在重庆、四川、青海等地的数十个工程中应用,并入选了2023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
大胆探索数字化道路,为项目设立“终身档案”
实际上,数字化这条路,大宽科技已经走了多年。2005年,大宽科技就落户在当时的北部新区,后来成为两江新区的第一批存量企业。两江新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氛,一直激励着企业大胆探索。
成立之初,大宽科技主要为基建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推出了一批行业软件,主要应用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后来,大宽科技逐渐转向智慧工地、数字隧道等领域进军。
“很多人觉得搞基建‘粗大笨’,做软件没什么发挥空间,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张军说,基建领域需要协同的要素多,沉淀的数据更是堪称海量,以数字化赋能基建大有可为。
例如,公路建设讲究“一路一档”,每条公路都有自己的档案。但过去,这份档案里往往只包括设计施工图和竣工验收报告,缺少中间过程的建设信息。而大宽科技则致力于为公路、隧道和桥梁等项目建立数字化“终身档案”。这种档案不仅能调看图纸和报告,还能以数据形式记录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将项目的“一生”清楚呈现。
经过多年创新,大宽科技已拥有50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提供了300多个基建项目解决方案,客户遍布全国。2023年,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服务智能交通,助力打造“智慧的路”
不过,大宽科技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要开启数字化转型。
张军表示,接下来,在智能交通基建业务领域,大宽科技将加大在智能建造、智慧运营、智慧养护3个场景智能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物联网和边缘AI技术,在建造施工安全、运营结构安全、养护作业安全方向继续创新产品应用。
例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聪明的车”,但它在没有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的道路上,和普通车辆可能毫无区别。要让“聪明的车”发挥出全套本领,还需要“智慧的路”,才能实现。
基于此,大宽科技提出,打造公路建、管、养数字一体化融合应用方案的数据管家服务,从设计阶段就融入智能建造的思路。同时,该服务还能面向全国大量进入养护阶段的高速公路,让养护过程更加高效。
据悉,大宽科技还将继续开拓重庆市场,让“重庆造”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更多的本地基建项目。
「专题策划」大宽科技: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应用探索

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
在深邃的夜幕下,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灯光璀璨,车辆穿梭,每一处繁华都离不开智能网联技术的支撑。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是推动这一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日,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探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网联发展背景
张军指出,智能网联技术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国际上,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技术,出台频谱资源分配方案。我国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在频谱资源方面已明确基于 LTEV2X 的车联网直连通信的工作频段,并在 2020 年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指明前进方向。
随后又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 展 规 划(2021—2035 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计划(2023—2027 年)》等一系列规划及政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预测显示,2020—2030 年,国内车联网总产业规模约 2 万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持续 20 年的高速发展期。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2023 年 10 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 2023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指出,我国明确提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探索汽车、交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成为了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产业化落地的关键。
大宽科技自 2005 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交通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工程建设技术的融合研发,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数字技术与智能建造融合产品。公司秉承“以数字技术服务智能建造,用数据融合赋能智慧交通”为使命,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BIM、GIS、VR、AR 等信息技术,为行业监管部门、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智慧建造解决方案。
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方面,大宽科技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张军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
车联网示范区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 7 地获批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各地先导区围绕LTE-V2X 技术,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我国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超过 7300余套,5G 基站开通超过 238.4 万座,产业进入规模化建设及商业化落地前期阶段。
智慧公路
据张军介绍,大宽科技在智慧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已有诸多实践。他们通过智能网联技术,在公路识别与跟踪、智能预警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提升了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养全周期的数字化水平。
如区域公路团雾雨雪低沙尘冰雹低能见度与大风短临检测预警系统应用预警准确率可达 98% 以上,一方面及时发布前方路况信息,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有助于交警分级管制的把控更加精准,减少司乘人员出行延误,提升公众出行满意度。
专家评审时表示,“系统创造性地将气象能见度概念与高速公路特定应用场景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现有视频监控设施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高速公路上实时能见度播报和团雾监测提供了好用、管用、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在公路建管养数字一体化融合应用方面,张军表示,公路资产数字化应贯穿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应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养全周期全要素数字化水平。
以“一系”“二微”“三向”“四来”“五化”的总体思路,基于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进行设计,融合建管养各业务板块多源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打造微平台 + 微服务,并面向公路“建、管、养”各板块提升业务协同能力、面向交通基础设施利益相关方和面向全生命周期,让数字“活起来、联起来、用起来和见起来”。同时,完善建管养数字一体化的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实现科学管理和降本增效,支撑公路建管养高质量发展。
在张军看来,交通运输行业主管单位、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与运营企业应共同推动智慧高速公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智慧交管
在智慧交管领域,大宽科技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了交通事件的实时发现与协同处置。他们还通过车联网技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体验。
基于视频等感知数据实时发现交通事件,评估事故影响后选择合适的管控措施执行下发交通诱导和管控方案,实时跟踪处理进度评估效果,形成业务处理闭环。
大宽科技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也有诸多探索。他们利用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整合先导区数据,吸引聚合城市数据交通数据,积累核心资产—城市级车联网数据资源池。完成基础数据应用,产生即时价值,为后续应用探索做预研铺垫。
自主研发集车联网数据平台与信息服务核心算法于一体的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积累车联网数据资产,探索应用模式,为后期商业运营提供数据基础。
“此外,我们还构建以软件算法为核心的自有能力,最终通过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将前期积累的数据资产变现,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运营业务。”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 卡口重塑(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未来规划
张军表示,大宽科技将以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战略规划方向,聚焦交通基建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建设管理及养护运营全业务链条场景化的数据价值体系,构建智慧工地、智慧公路、智慧养运数字化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BIM、区块链技术支撑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
据介绍,大宽科技将在完善交通执法机制、明确执法职责分工基础上,赋能执法管理信息化,提升交通执法和决策效能,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交通执法”;构建综合执法“一张网”,推动实现交通执法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交通执法体系。“让数据作为生产资料融入业务价值创造过程,持续产生价值,助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
文 / 本刊记者 汪玚
来源:《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2024年 第1期

相关问答
重庆出版集团的下属单位..._出版资格_帮考网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是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版权贸易等为主业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集团下辖教育、科技、美术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