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柯平:大而不强!中国科技期刊距离“整体优势”有多远?
科技期刊是展示、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学术载体,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引领力、人才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们特别开设“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述评”专栏,旨在探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改革中的热点话题, 力求广泛凝聚共识,为我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厘清前路、谋划新篇。
大而不强!中国科技期刊距离“整体优势”有多远?
——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述评⑥
2025年伊始,“东壁指数”(Dongbi Index)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在深圳发布。这一由我国机构自主构建的全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种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模型,不同于当前流行的欧美评价标准。这被视作中国争取学术话语权的标志性事件,也引发国内科技期刊界的自我检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已具备与“东壁指数”相匹配的学术实力?
据中国科协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策文件,滚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专项,我国科技期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办刊规模来看,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从2018年的4973种增长至2023年的5211种,其中,英文科技期刊增长明显,由2018年的333种增长至479种,增幅达43.8%。
从发表能力来看,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统计数据,我国SCI期刊的刊均发文量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128篇增长至2023年的163篇,增幅为27.3%。
从学术质量来看,我国已有166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SCI学科前25%,55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前5%,43种期刊学科排名前三,19种期刊学科排名第一,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
有关数据同时显示,我国科技期刊尚未形成整体性优势。
期刊数量整体不能满足需要。 我国作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和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规模呈现巨大的反差。2023年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约73万篇,占全球总数约三分之一;与之相比,中国SCI期刊数量不足300种,发表论文数不足4万篇。粗略估算,我国高水平国际科技期刊承载能力与我国国际论文发表需求相差近20倍。
学科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中国SCI期刊数量为284种,远低于美国的3027种、英国的2060种,发文量远不能满足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需求。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空白较多,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涉及的178个学科领域中,我国有49个学科领域没有一本科技期刊收录,学科建设缺乏动力和指引。
期刊运营能力薄弱。 我国5211种科技期刊共有4470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1.17种,仅出版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4293个,占96.04%;出版10种及以上的出版单位仅11个,占0.25%。期刊出版资源分散、集成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化运作,直接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传播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成为科技期刊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桎梏,并对国家的科技信息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科技评价导向存在错位。 我国当前的科研评价过度偏重论文发表,部分期刊滥发未达学术标准论文,损害了我国学术形象。而课题申报、成果评价及职称评定又习惯于把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高低直接等同于论文质量标准,导致国内高水平科研成果优先选择发表在国外期刊上。
中国科技期刊的进阶之路,既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缩影,也是学术生态变革的试金石。 中国科技期刊唯有在扩大体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在国际化进程中强化自主,方能真正实现从“论文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蜕变。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审稿人:丁文锋
丁文锋,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围绕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科学挑战,长期致力于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共5项,以及两机专项课题、民机专项课题、装备预研共用技术课题、中国航发集团自主创新课题等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7件,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5项。作为导师,获中国航空学会优博/优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博、江苏省优博/优硕共10篇。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第1作者/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13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1篇、ESI热点论文5篇。丁文峰教授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国内外6本SCI/EI收录期刊的专栏主编/编委/青年编委。同时,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担任了国内外37本高影响力期刊的评审专家,年均审稿120余篇,共审稿1100余篇。丁文锋教授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优秀审稿人,突出表现如下:
(1)丁文峰教授对评审邀请响应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好,通常10天返回评审意见;审稿质量高,得到了业内期刊编辑的高度认可,多次被评为期刊优秀审稿人。并且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期刊的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为提高办刊水平建言献策。
(2)作为GuestEditor,组织出版了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高效精密制造技术”专栏,共征集到稿件102篇,稿件来源涉及14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爱尔兰、巴西等)、85家高校与科研单位。丁文锋教授除负责全部论文的初审外,还通过与编辑部紧密配合,邀请了400多位审稿人,在3个月内完成了全部投稿论文的评审,录用论文35篇,评审效率和质量受到了投稿作者与期刊编辑部的高度认可。录用论文已发表于该期刊2021年34卷第6期。该期专刊论文水平高,影响力大,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其中5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该期专刊为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22年再次位列《期刊引用报告》(JCR)中Q1区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第1次专刊论文的成功,编辑部又邀请丁文锋教授联合中国工程院单忠德院士作为共同Guest Editor,再次组织“形性协同制造技术”专栏。
相关问答
中国科学最权威期刊?
《中国科学》系列刊物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立足...
中国科技论坛是c刊吗?
《中国科技论坛》是C刊吗?《中国科技论坛》是C刊,也就是cssci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核心期刊吗?如果不是核心期刊,那么它的级别是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
核心期刊不一定是国家级期刊,比如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信阳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这些都是省级期刊,也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
中国科技人才期刊含金量?
《中国科技人才》期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大型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
中国地理杂志属于科技杂志嘛?
是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科学传媒,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该杂志原名《地理知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
2020年我国科技期刊数量?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STPCD)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3,655种。这些期刊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科...
CN和ISSN都有什么期刊?
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版权页上。报刊司有关官员介绍说,国内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CN...
中国科技人才杂志被承认吗?
中国科技人才杂志当然被承认了。《中国科技人才》杂志是科技部主管,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主要栏目...
中国科技信息属于B类期刊吗?
属于A类期刊。《中国科技信息》杂志1989年10月于北京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家国家级科技综合类半月刊。《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期刊的“外患内忧”,怎样能“抢到”好论文?
其他科的不清楚,至少理科的中国期刊目前进步非常大。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办的《molecularplant》影响因子已经8.88了,超过了植物学的传统顶级期刊《theplantce...